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,其丰产丰收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。然而,在小麦的整个生育期内,田间杂草始终是威胁其健康成长、影响最终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。它们与小麦争肥、争水、争光,传播病虫害,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%以上,甚至更多。因此,准确识别杂草并科学选择除草剂,是现代小麦种植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。
要有效防除杂草,首先必须“认清敌人”。根据植物学分类,小麦田杂草主要分为两大类: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。它们的形态和防治方法有显著区别。
一、阔叶杂草有播娘蒿、荠菜、猪殃殃、葎草、婆婆纳、麦家公、野老鹳草、繁缕、牛繁缕等。这类杂草叶片宽阔,叶脉网状,茎常为圆形或方形。根据麦田的杂草种类,封闭用药可选用异丙隆、吡氟酰草胺、噻吩磺隆、苄嘧磺隆、乙草胺等;茎叶处理可选用双氟磺草胺、唑草酮、苯磺隆、2甲4氯钠、氯氟吡氧乙酸、双唑草酮等药剂进行防除。
二、禾本科杂草有菵草、看麦娘、日本看麦娘、大穗看麦娘、野燕麦、雀麦、节节麦、多花黑麦草、早熟禾等。这类杂草形态与小麦相似,叶片狭长,叶脉平行,茎秆圆筒形,大多茎秆中空。早期识别困难,一旦长大,防治难度极大。根据麦田杂草种类,封闭用药可选用砜吡草唑、丙草胺、异丙隆、氟噻草胺等;茎叶处理可选用砜吡草唑、异丙隆、炔草酯、啶磺草胺、唑啉草酯、甲基二磺隆、氟唑磺隆、环吡氟草酮、精噁唑禾草灵等药剂。
选择除草剂的核心原则是“看草用药、安全高效”。必须根据田间杂草的优势种群,选择对应的除草剂,并严格遵守使用时期和方法。
小麦田草害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,应坚持“预防为主,综合防治”的植保方针。通过“准确识别、对草下药、把握时机、安全操作”的科学方法,我们就能有效控制杂草危害,为小麦的高产稳产筑起一道坚实的“绿色防线”,最终实现节本增效、丰产丰收的目标。
安徽众邦生物 知识产权部 郭翔宇